時維十月,序屬金秋。恰逢碩果盈枝之際,欣承國家產業戰略之殊榮。
2025年10月20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重慶市第七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經工業和信息化部嚴格遴選與權威評審,重慶閣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閣林環保”)成功獲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本次入選的44家企業中,閣林環保是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唯一上榜的企業。


第七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是優質中小企業的核心力量。
這份殊榮,是閣林環保矢志踐行專業化發展、精細化治理、特色化創新之路的水到渠成,印證了閣林環保過往技術積淀的厚度,標志著閣林環保正式躋身國家戰略布局的優質企業先鋒梯隊,開啟了閣林環保從技術領先邁向產業引領的新征程。
固“專業”之本,于細分領域立格局
閣林環保始終秉持“專業專注,匠心鑄業”理念,深度聚焦城鄉生活污水處理戰略性細分領域。在專業發展路徑層面,閣林環保精準把握行業痛點,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污染嚴重與灌溉用水資源短缺、生活污水治理率低與資源化利用率低、污水處理設備建設易與運維難、污水處理技術成本高與低碳化水平低等困境,開展系統性技術攻關,現已構建覆蓋技術研發-裝備制造-智慧運維-資源化利用的全產業鏈解決方案體系。
在技術研發層面,閣林環保融合多層級模糊智能算法,以污水處理設備長期運行數據和作物全生命周期水肥需求反饋逆向完善智能自控系統,研發了運行參數自主優化同時達標/灌溉出水一鍵靈活切換的雙標準污水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在裝備制造環節,閣林環保建立了年產能超100臺(套)的現代化生產基地,全面實施標準化、模塊化的生產體系,實現核心設備的自主制造與嚴格質量控制。在智慧運維領域,設計基于自適應不同作物氮磷等養分需求和水分需求的達標排放與農田灌溉雙標準一鍵靈活“智切換”功能,搭建基于片區裝備全聯網覆蓋的“互聯網+”智能運維平臺,形成全鏈路即時感知污水處理裝備運行態勢的“知全局”診斷系統,構建“故障預警-模式導航-場站管理-智慧運維-集成解析”多功能一體的24小時“零監管”遠程管理體系,驅動了城鄉生活污水處理裝備邁向智能化、無人管理的新階段。在資源化利用端,創新提出“治污還清、綠色低碳、保肥還田”研發理念,將污水處理與農業灌溉有機結合,實現“農業+環保”的閉環。
.jpg)
污水處理-場景應用-資源循環的閉環生態流程
閣林環保主導產品雙標準低能耗分散式一體化污水處理智能成套裝備憑借其獨特的“補短板”優勢,在細分市場保持國內領先地位,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24.5%。該產品在重慶、四川、山東、新疆、貴州、湖南、海南等地推廣應用超100臺套,累計銷售額破1.52億元,涉及工程總投資超過2.74億元,年碳減排1795.53噸,替代化肥使用1624噸/年,通過顯著的降本增效與減碳優勢,重構了環保裝備制造業的經濟性與可持續性發展路徑,助力2項示范工程入選《重慶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目錄(2023年版)》及《2024年西南生態環境保護實用技術匯編》,在城鄉生活污水處理領域構建起“技術研發-裝備智造-場景應用-資源循環”的閉環生態。
此次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標志著閣林環保在專業化發展道路上實現了從技術突破到產業引領的跨越,充分彰顯了在細分領域的深厚技術積淀與創新能力。
.jpg)
基于SaBR工藝的雙標準低能耗分散式一體化污水處理智能成套裝備
鑄“精細”之魂,以卓越運營筑根基
面對環保行業同質化競爭態勢,閣林環保以精細化管理破局環保行業內卷,建立起貫穿研發設計到運營服務的全流程精細化管控架構,以系統化、標準化的運營體系強化內生動力,構筑支撐企業行穩致遠的核心韌性。
研發創新體系貫穿項目全生命周期,以規范化流程保障創新成果轉化。閣林環保構建了從立項論證到成果轉化的完整流程:項目啟動階段,研發立項計劃書經多維度可行性論證后,組織專家評審委員會審議,通過后形成正式立項決議。研發執行階段,建立全流程數據采集與分析機制,通過標準化文檔體系完整記錄從設備安裝、參數調試到性能優化的每個技術細節。成果轉化階段,以嚴謹的結題報告和權威專家驗收評審實現技術閉環。這套融合科學決策與過程管控的研發體系,既確保了技術創新的前瞻性與實用性,又實現了研發資源的高效配置,為持續技術突破奠定了制度基礎。

“互聯網+”污水智能運維云平臺
運營服務體系依托數字化平臺實現效能革新,構建感知-診斷-決策-執行“智理”體系。閣林環保獨創的“裝備標準化+片區智慧運維”城鄉污水治理模式,通過智能運維系統對分散式設備進行全天候狀態監測與數據分析,預判和自動生成精準運維策略,推動服務模式從被動響應向預防性維護的戰略轉型。
揚“特色”之帆,借差異競爭辟新徑
閣林環保以“農業+環保+智慧”融合創新為特色,開創性地構建了技術理念、設施配套和水肥平衡三個維度的協同治理新范式,開辟了環保設施賦能農業發展的全新路徑。
技術理念維度,閣林環保通過兩大首創特色突破了傳統污水的治理模式邊界:一是首創“達標排放-農業灌溉”雙重處理標準體系,非灌溉季出水達標排放,灌溉季再生水最大程度保留氮磷等營養物質以灌溉利用,同步破解水污染嚴重與水資源短缺雙重難題,實現水肥一體化;二是首創“一鍵切換”智能控制理念,通過模糊智能算法與MBBR、SaBR技術的系統融合,實現治理模式與灌溉策略的自主調節,讓復雜的技術操作簡化為農戶觸手可及的便捷服務。
.jpg)
基于MBBR工藝的雙標準低能耗分散式一體化污水處理智能成套裝備
設施配套維度,閣林環保突破傳統污水處理設施的功能邊界:創新構建了集“污水處理-再生水灌溉-營養追肥”于一體的分布式資源循環網絡,通過在灌溉區域科學布設模塊化管道系統與取水點,打造即取即用的水分與養分精準配送體系,徹底終結了人力挑水灌溉的歷史,實現了從末端治污設施到民生服務樞紐的價值升華。
水肥平衡維度,閣林環保率先建立基于作物生長特性和地區土壤性能的農村農業灌溉再生水產儲與退水動態調配系統,通過智能算法解析灌溉儲存模塊與作物種植面積的匹配機制,制定了國內首個因地因墑因苗的精準灌溉制度,實現了水資源與營養物質的最優化循環利用。
聚“創新”之力,用科技研發贏未來
閣林環保以戰略遠見統籌布局,打造深度融合的多層次創新體系。
在戰略引領層面,閣林環保組建了以院士、長江學者、行業專家、教授為核心的“頂尖智庫”,通過“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工程應用”全流程貫通體系,為技術研發與重大決策提供核心智力支撐,確保科技創新始終沿著戰略導向與產業需求雙輪驅動的路徑穩步前行。
在平臺建設層面,閣林環保作為重慶市城鎮污水處理技術裝備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重慶市環境科學學會村鎮環境專委會主任單位、新型研發機構(初創型)、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及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搭建了完整的創新平臺矩陣,并依托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先后榮獲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榮譽,并被認定為重慶市瞪羚企業、2022年科創中國新銳企業,充分彰顯出其強勁的創新活力。
.jpg)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杭世珺、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院長何強一行親臨項目現場考察指導
在研發投入與成果轉化上,閣林環保創新投入持續增長,2022年至2024年研發投入總額近3000萬元,研發投入占比從6.45%穩步提升至9.13%。截至目前,公司擁有已授權發明專利21項、申請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26項、軟件著作權3項,完成高價值專利培育轉化項目,構建了完善的知識產權體系。
在市場拓展方面,公司引入院士基金、經開資本和龍雛基金等戰略投資,在全國設立5家子公司,業務覆蓋新疆、甘肅、山東、江蘇、浙江等近20個省市。創新成果已在山東、新疆、貴州等地完成數百套工程應用,建立起“西南為核心、全國多區域聯動”的市場格局。
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化,閣林環保為城鄉污水資源化利用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系統解決方案。
擔時代之任,為產業強鏈賦新能
對閣林環保而言,榮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是崇高的行業榮譽,更是沉甸甸的時代責任;是過往十年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未來百年老店的全新起跑線。
未來,閣林環保將始終踐行“凈水潤土,讓生命充滿活力”的企業使命,以持續技術創新筑牢發展根基,以精益管理提升運營質效,在專業化道路上深耕不輟。通過科技創新推動行業升級,依托模式創新實現價值重塑,讓這股源自“閣林(GREEN)”的綠色力量,以科技守護碧水藍天,為行業綠色轉型注入不竭動力,使綠色成為可持續發展最亮麗的底色!
十載功成,百年業啟。值此蓄勢待發之時,更續綠水青山之華章。



